欢迎光临 注册 登录 留言 收藏 演示 首页


[配音行业新闻]配音行业:看港式配音人生

http://www.uupei.com  2012/3/11 12:44:52  优优配·配音行业新闻
标签:配音行业 配音人生 配音演员
配音行业:看港式配音人生
  【优优配(www.uupei.com)】

  叶清赴港“误入”配音圈 感慨与内地风格大不同

  叶清十几岁时随父母从上海移居香港。不喜欢领事馆工作的叶清兼职做过游泳教练,因普通话好,经妈妈的朋友介绍,误打误撞进了香港电影配音这一行。

  从小在上海长大的叶清,看过配音译制片,听过童自荣配音的佐罗,他还清晰地记着,《叶塞尼亚》中李梓的一句“喂,当兵的。”让美丽泼辣的吉卜赛女郎呼之欲出……“在我的脑子中,认为只有那样的译制片中的声音才叫配音,但是我接触香港的配音之后发现,完全不是那么回事,两种路子。”

  叶清第一次是给一个计程车司机配音,司机对一个乱过马路的人大喊:“找死啊。”“就这三个字,无论我怎么说,老师都说我说得太斯文了,像个学生,没有司机吼出来的劲头。”后来有位前辈演示了一遍,大吼一声“找死啊”一遍就过了,这与叶清当初认为的配音完全是两回事,完全颠覆了他对配音的印象。

  叶清曾为《花样年华》、《2046》中的梁朝伟,《无间道》中的刘德华配音。他说,香港的电影和电视配音很多时候都是在还原生活,希望别人看电影的时候,不觉得有配音的痕迹,让配音与演员的表演有一体化的感觉。让观众感觉到所演的情节都是真实发生着的,都是在身边的真实事情。“还有,香港电影很少说道理,往往就是讲小市民的生活,比如讲简单的爱情,义无反顾的江湖义气或者一些轻松的喜剧。”

  “配音行业是电影工业中的一部分,应该被承认。电影的字幕中应该体现出配音演员的价值,可以加入主要配音的男女主角和配音导演的名字,事实上配音的确参与了电影的创作,并且很重要。”叶清认为,况且这个事情对电影是有好处的,如果配音行业被广泛地关注,以后很可能有声迷为了配音演员而去看电影。

  在众多电影评奖中,叶清从未看到过最佳配音奖。“哪怕在译制片中选一个最佳配音,也是对声音艺术的认可。有可能再慢慢扩展,这是同行应该去争取的。”叶清认为,以前片商不希望观众知道香港的演员不会说普通话,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很多人的普通话并不好,是由配音演员进行的。“现在躲在幕后的配音就可以浮出水面了,配音有应该有的位置,配音对电影来说也是一次创作,不走出电影的大圈子,里面的把握配音分寸,对电影也有很重要的作用。”

  一位配音演员认为,配音演员只有自己内心保持平静,才能赋予角色最真最好的声音。而有这样的职业素质就要多观察生活中不同的人和事,接触不同种类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。“平淡的现实生活中,蕴含的东西很有震撼力,其实平平淡淡也是戏。尽自己的力,踏踏实实做好了就有未来,如果都对付,配音艺术可能就没有未来了。”

  叶清说,最近几年他的团队经常与内地不同地区的录音室合作,“现在有70%还是由传统的形式来做,由一个固定团队,可能是十几二十个人,不管接到了什么样的配音,都由这个固定团队来做。很多地方都被很多人关注,它的没落与兴起要看配音演员和这个行业内的人如何经营,用什么态度去做,这将决定配音艺术的高度。”

  石班瑜配《长江七号》 每句对白都与周星驰讨论

  石班瑜配了《唐伯虎点秋香》、《鹿鼎记》、《大话西游》等周星驰的经典影片,因为声音的识别度极高,成为内地影迷心目中周星驰声音的代言人。与叶清一样,“还原生活”也是石班瑜一直强调的,前不久,石班瑜为一部日本电影配音。翻译稿递到他手上后,他发现很多内容都是直接翻译过来的,根本不是我们平常讲话的方式,“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修改剧本,改剧本又不能失去剧本的原意。当中加入了一些俚语与适合当地的语言习惯。配音不是照本宣科一字不改,要把翻译的稿子讲得很生活,还原到生活本身。”

  石班瑜最近在为一部动画片配音,讲的是封神榜的故事。“如果只是照原来剧本对白来配音的话,是很难吸引年轻人和小孩子的,我们就将对白做了改动,很多话都跟着现在年轻人流行的说法。改动之后就会很有意思,比如剧中有一段是两个人准备打架,改了之后就变成‘干吗?你想和我PK吗?’但是要合情合理,不能在搞笑的时候失去了故事性。同时我们还把已列为文化遗产的人偶戏加进戏剧中,来丰富这部电影。”

  虽然艺术环境不同,但对本土化改造,内地配音演员与港台同行是一致的,“配音是要还魂的,借演员的表演和画面去还魂。”一位内地配音演员认为,配音是二度创作,一些说不好普通话的演员以及外国的电影电视剧,在翻译之后很多句子不通顺,我们要把所有不通顺的句子都理顺。要符合不同地域的人的事实和思维脉络。做到本土化,用中国人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。

  事实上,正如叶清所说,态度决定高度,对于一部作品,要看创作团队是否对作品充满敬意。石班瑜在为周星驰的《长江七号》配音时,常常是一句对白不停地与周星驰讨论,讨论的时间比配音的时间还长。“我经常有一些新的想法告诉他,他也很认真,他在认为有趣的时候,他会调出带子,将广东话版本电影的对白也改掉,这样互相激发才过瘾。某种程度,我们是共同创造一个角色,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。”

  石班瑜开设培训班 要留住那些有特色的声音

  石班瑜发现在台湾很多韩剧在翻译之后,电视台要求配音演员不能修改,只能一字不差地照本宣科,这样就导致,配音时有些话不能与电视剧中的演员的嘴型对位。“因为电视台想将翻译的版本再出韩语学习书,成为学韩语翻译的教材。我去了之后就说,对不起,这样我不会配。这个行业整个的生态,电视台是有声音就好了,观众对配音也没有要求,观众觉得看得懂就好了。配音演员也没有心情去做,与其这样,我觉得还不如去认认真真做一些好的作品。”

  现在很多时候在看原版和字幕,原因是观众外语水平的提高,很多人可以适应看着字幕的形式,但是能够感觉到演员表演。感觉更真实,更能被表演吸引。

  “有一个事实是,配音版本呈现出来的吸引力降低了,或者是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。也许是配音的时间不够,预算不够,也可能就是配音演员没好好做。”叶清说,在给张家辉主演的《天地豪情》配音时,张家辉饰演的人物是一个从好变坏的人,他在配音的时候,并没有用很狡猾很夸张的声音,而是用一个很温柔平和善良的声音,却让人感觉到其中极大的反差。“很多人都想把经过训练的声音给表现出来,但却远离了电影中的人物本身。香港的配音未必选择训练有素的声音,却往往选择有特色的声音。”

  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,配音演员有很长的时间准备,甚至将剧本解构出来后,一场戏一场戏地去排练,像话剧演员一样演一遍,到最后进棚时,配音演员都不用看本子,都已经把词背下来了。那时候千锤百炼出来的能不是精品吗?”一位配音演员说,配音需要行业进步,配音演员做片子很精致,出来的东西也会是高级的,符合潮流的,符合观众需求的,导演诉求的先进的理念。“而不是陈腔滥调,不是类型化、表格化的表演。我们需要有创造性,不能永远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。”

  石班瑜在学配音的时候,师父就告诉他,翻译后的稿子一定要改。“有时候我们偷懒不改,早上六点就会接到师父的电话,他看到不对的地方就把我们骂一顿,我们还得再去重配。”

  在刚开始给周星驰配音时,大段大段的台词石班瑜都要背下来。在录音间中,石班瑜在配音,边上的同行在打赌,打赌他能NG几次。“我在前面配音,后面的人在赌我能NG几次,我的心理压力很大。我也要感谢这些打赌的人,感谢他们给我的压力,要不可能我也配不出来。我就是有这么个傻劲儿,我觉着这个不错就会一头钻进去。现在的年轻人比较缺的是执着的劲头,就像《少林足球》里讲的,‘人要是没有理想,那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’。”

  石班瑜说:“我现在在台湾,会定期招考想学配音的学员。我们对于新来的学员,发现他有不同的声音特色,我们就要保留他的声音特色。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别人,因为演员用全身在演戏,可是我们只能用声音来演戏,难度相对来得更高。这或许也是配音未来发展的趋势,我们现在就在这样去做。”

  石班瑜、叶清以及很多配音演员都在享受着配音带来的快乐。石班瑜也将配音视为生活中的一部分,“配音是我这辈子的热爱,与我的这一生已经结在一起了,我不会放弃。”

  叶清说:“配音是老天爷给我的馈赠,既是我的事业,也是我的理想和爱好,这几项加在一起让我很快乐。我们用声音分享快乐,用声音交流情感,携手同行。”

  不求轰动以声服人 国内纪录片配音“达人”

  因为不会被演员的“风头”掩盖,所以配音演员的声音成了纪录片的一道重要风景。国内纪录片爱好者中,配音演员任志宏、李易、杨大林的粉丝不少。

 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配音,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,北京电视台出品的配音《英雄的信阳人民》开始,就处于萌芽发展阶段。当时,相对于老牌的译制片配音而言,译制片配音和电视纪录片配音有了太多的区别而被人们所重视。七十年代后期,画面所呈现的真实生活环境,配音解说的真实性,都让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发展迎来了真正的春天。

  著名配音员李易曾为许多纪录片配音,其中不乏《圆明园》、《再说长江》等佳作。他认为,现在靠“声音”吃饭的人越来越多,而且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,在这门艺术上有追求、有自己特点的人,才有资格谈“声音”,只想以此当赚钱手段的人,只配谈“活儿”。

  著名配音员任志宏长期为央视科教频道和纪录片频道配音,杨大林也一样。两人的声音都很有历史感。任志宏多次提到,“我到电视台工作给自己定了八字原则:只求品位,不求轰动。解说纪录片,要有讲故事的能力,一件事情娓娓道来,观众才爱听。”他说,在收视率为王的电视圈,浮躁之风大盛,他很不以为然。“主持人要有一种使命感,我的原则是不能误人子弟,我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是过几十年后回头看依然有味道。”

  纪录片为了体现厚重感一般都会选择男性配音演员,但去年的大型纪录片《台北故宫》则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,北京广播电台主持人春晓的配音获得了不错的口碑。

  本文来源:北京晚报
[行业新闻]更多精彩文章欣赏
[配音社区]其它最新美文欣赏
平台公告区
[平台新闻]优优配推出网配行业终极共赢运营模式
关注度:87038人次
[平台新闻]世界卫生组织与优优配的故事
关注度:108808人次